智慧海关建设专栏

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  >   学习园地

北京海关搭建“五个一”智慧会展监管体系 助推会展业赋能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

发稿人:发布时间:2023-11-06

北京海关加快推进智慧海关建设,高标准、高质量实施“智关强国”行动,面对会展经济强势复苏和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的新形势、新需求,打造“一链融合、一站通办、一网覆盖、一区叠加、一体服务”的智慧会展监管体系,充分发挥会展业汇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作用,助推外贸稳中提质。1-10月,共监管进出境展会75个,同比增长50%。

一、会展经济对海关监管的新要求

(一)艺术展览品“原进原出”带来监管挑战。聚焦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,文化艺术品展览已成为北京海关监管重点。但鉴于艺术品的非标性与唯一性,鉴别难度大,且艺术品暂时进口、展示交易时间较长,存在用价值较低的“仿品”替换已被交易的“原件”,逃避海关监管及税收的风险,而目前海关缺乏有效手段进行监管。

(二)监管信息互通共享需要协同推动。按照现行规定,企业在向海关完成展会备案前,必须首先取得文旅、商务等相关部门的批件。部分会展企业反映,由于展会相关行业批件办理时间长、出具较晚,导致主办方无法提前进行海关展会备案,到港展品未能及时办理通关手续出现滞港情况。

(三)展品通关模式需进一步创新。部分企业提出,希望针对国际展会的相关展览品巡展展期衔接紧密、展前集中运抵、布展时间短的情况,给予更快速的通关保障。同时受疫情冲击,目前会展企业多为负债维持,希望对展会担保等给予更大支持力度。

二、创新“五个一”智慧会展监管体系

北京海关聚焦会展行业发展诉求,全力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“智关强国”行动,依托“紧跟总署走、融入地方建、立足自身干”的建设路径,创新搭建智慧会展监管体系,切实提升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。

(一)“一链融合”强监管。积极参与海关总署智慧海关建设“N+X”实施方案,加快突破艺术品智慧监管业务场景建设,探索应用艺术品唯一性识别设备,依托“艺术品AID鉴证+区块链技术”,将艺术品微观特征的唯一性作为根本依据,以图像处理、AI识别、机器视觉为技术基础,以标准化的鉴证体系为手段,对艺术品进行非接触式特征的影像采集,并通过区块链存证,最大程度保障数据存证安全,并可终生追溯。聚焦技术和设备的可靠性、安全性、便捷性三个关键点,开展2轮次测试,并模拟保税展示交易和暂时进出境2个主要场景,全方位验证设备与业务的结合度。累计对284件样品进行了工业复制品辨别测试,对综保区内396件画作进行了实地测试。

(二)“一站通办”提效率。统筹智慧京关展会备案功能模块和北京市“大型展览展销‘一件事’”集成场景建设,探索将商务部、文旅部以及地方商务等展会主管部门的展会审批或备案系统,统一对接至中国国际贸易“单一窗口”,打通海关与行业展会主管部门之间的系统和数据壁垒,集中展示举办方申请、相关部门审批、展会结束复运出境的全过程,实现数据共享复用和互联互通。搭建统一受理入口,在北京市政务服务网“办好一件事”专区上线,推行线上“一口申请”,支持PC端和移动端同时使用,移动端接入“京通”小程序。同时全面梳理相关政策依据、业务现状、系统支撑、服务渠道等情况,制定集成办事场景标准化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南,在线上线下同源发布、同步更新。

(三)“一网覆盖”保安全。探索搭建并组织建设会展监管指挥中心,形成“一中心、多节点、全天候、全方位、全覆盖”的智能监管网络,实现多展会同时“隐形”监管。研发智能报警功能和数据流对接展示功能,其中智能报警功能可对监管的文物、艺术品进行动态跟踪,在展品发生位移时自动进行报警、拍照、信息记录上传等;数据流对接展示功能可将展会名称、展品数量、报关单数量、展位分布等数据流、信息流与监控画面进行对接并实时展示,供监管人员随时调阅比对。

(四)“一区叠加”增动能。充分发挥北京天竺综保区区位优势,助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,推进“口岸+保税+展览”通关服务模式,定制展品从进口口岸至展馆的直通式对接方案,实现口岸15分钟提货到区内展馆。推进智慧园区建设,依托物联网、大数据和图像识别技术应用,打造电子智能卡口,实现数据提前审核、系统自动核碰、车号自动识别、车辆秒级验放、卡口无感通行的监管体系,持续压缩通关时间。推动监控硬件设备升级,实现卡口采集系统、辅助监管系统与视频传输系统互联互通,并完善三级监控指挥中心调度功能,研究配备5G终端设备,执法现场工作音视频可实时回传监控指挥中心,确保展品监管安全。

(五)“一体服务”惠企业。持续开展“关长送政策上门”“千名关员助万企”“海关政策进万家”,实地调研中国外运北京公司、故宫博物院等会展企业、展览场馆13家,依据展会特点提供个性化政策指导。创新开展分级分类展会主办单位信用管理体系,对于运行规范、信用良好的办展主体提供驻场免除担保、降低查验率和巡展次数等优惠措施,同时强化对于信誉较低的失信办展主体监管。搭建展品通关时间监控模型,固化“展会协调员”制度,实时跟进展品通关情况,使企业最大程度享受政策红利。

三、助推会展经济成效显著

(一)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作用更强。做好“一带一路文物考古合作展”暂时进出境展览品通关服务保障工作,涵盖41套来自哈萨克斯坦、乌兹别克斯坦的珍贵文物。推动中法文化深入交流,为法国“浮生巴黎——亨利·德·图卢兹-罗特列克全球巡回艺术大展”提供驻场免担保便利措施。全力保障“圆明园石柱回归展”暂时进境展品、美国返还的2件非法流失的重要石雕文物“围屏石榻”通关顺利,服务流失文物返还追索工作。

(二)展览品监管更精准。艺术品唯一性识别设备已累计扫描识别文化艺术品500余件,并与北京市文物局实现互联互通,有效保障艺术品“原进原出”,同时降低了关员需要逐项核对展品信息进行人工判别的工作量,提高了监管效率。

(三)展会集成办理流程更优。依托北京市统一申办受理平台,将行业主管部门批准文件实时推送至海关,方便企业同步办理海关备案事项,实现“数据多跑路,企业少跑腿”,展会海关备案所需提交材料压减33%。

(四)展会企业资金压力更轻。通过提供多元化担保、驻场监管免担保等便利措施,1-10月,免征进境展览品保证金10.4亿元,切实减轻企业资金压力。



舟山海关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