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汉海关推行“智慧属地查检监管”助力企业、基层降本减负增效
发稿人:发布时间:2023-11-28
属地查检作为领域覆盖广、业务链条长、监管要求细、注意事项多、企业期待高的海关重要监管环节,传统现场作业模式面临“安全管得住”“通关放得快”的双重压力。在总署智慧海关建设框架下,武汉海关深化属地查检改革创新应用,着力提升远程协作支撑服务能力,推动属地查检业务信息化、智慧化升级,为智慧属地查检提供了建设性思路及基层实践经验。目前,该项目已被列入总署智慧海关“1+N+X”方案体系,武汉海关推行“智慧属地查检监管”,取得了基层执行易、企业反响好的阶段性成果。
一、创新科技支撑核心构架
现阶段,属地查检业务管理系统的主体功能建设已基本完成,但基层首创属地查检作业模式改革数字化进程缓慢、技术手段应用不足、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,亟需推行智慧属地查检为属地查检作业模式创新应用提供科技支撑。
(一)搭建“集成化”作业平台。基于5G超高带宽超低延时技术,开发上线“远程作业支撑平台”,提供音视频通信、集群对讲、北斗定位、视频回传、图片拍传等功能,支撑实时、非现场、非接触式智慧属地查检模式,兼容动植检、食安、商检等业务领域查检作业实施、技术整改、监控指挥等多种业务场景。平台采取多层多域的统一认证、安全隔离、数据加密等技术手段,实现终端安全接入、网络安全运行、服务安全提供、数据安全可控。
(二)应用“多元化”智能终端。配套开发“远程作业支撑平台”专用APP,为企业提供免费、安全、便捷、稳定的远程作业辅助工具,企业仅需一部智能手机即可免费安装并使用。APP避免出现复杂菜单选项和重叠窗口,界面设计直观、简洁、友好,操作简便易懂,保障关企交互体验便捷零成本。打造AR智能眼镜视觉辅助应用,丰富远程感知、分析、决策等功能,提供全景沉浸式执法体验,适配信息采集、智能识别、辅助判定等业务需求。
(三)打造“协同化”监管网络。对接H4A系统,对企业进行身份识别及权限控制,方便查检人员快速、准确辨别监管对象,核对收发货人、代理人、生产企业或实际使用人身份。对接海关大数据池,远程作业过程中实时调取比对企业注册信息、进出口业务情况、历史查发记录等11项数据,风险自动警示。创新属地查检“远程作业+专家线上指导”模式,通过三方呼叫功能申请专家实时介入,协助查找易忽略的风险点,提升响应速度和问题解决效率,目前已在进口一般工业品属地查检等领域推广应用。
二、建立规范运行制度体系
属地查检工作涉及业务领域广、商品种类多,监管要素、流程节点各具特色,推行智慧属地查检需进一步明确制度规范,确保作业流程标准统一、指令清晰流畅易执行。
(一)夯实“规范化”制度基础。严格按照“隶属海关推荐—业务职能部门审核备案—执行管理部门留档备存”流程,开展智慧属地查检改革试点。基于风险评估,严格筛选试点企业、商品,实行正负面清单动态管理,确保贴合企业需求、符合监管要求。建立与“远程作业支撑平台”运行相匹配的基础性制度规范,制定出台指向清晰、操作性强的操作指引,统一执法尺度、规范作业流程、防范执法风险。目前,“智慧属地查检监管”业务场景建设项下已有“进口货物目的地检查新模式”“出境竹木草制品检疫监管新模式”等多项创新举措获总署备案,在全国海关复制推广。
(二)定制“标准化”作业流程。依托“远程作业支撑平台”,定制标准化作业模板,通过“作业参数+作业环节”集成设置、“视频流+数据流+时间轴”素材整合,实现智慧属地查检全流程管理控制,确保进系统、留痕迹、可追溯。目前已定制进口一般工业品属地查检、出口竹木草制品属地查检等作业流程模板5个,配置验证身份信息以及核对标签标识、包装、货证、使用和运输信息等20余项规范作业参数,通过索引、导航等方式引导关员规范作业。
(三)实现“智能化”节点展示。平台自动结合区域重点企业、进出口商品信息,绘制智慧属地查检作业实时分布热力图,更好统筹关区人力资源,解决部分业务现场专业人才结构性短缺等问题。开发“智能归档”功能,设置拍照录证快捷键,支持作业过程中一键固定重要查检要素,后期一键生成标准化查检记录。上线“智能追溯”功能,支持通过商品类别、HS编码、作业环节、查发情况等快速检索,执法检查效率提升5倍以上。
三、拓展远程智能辅助生态
动植检、食安、商检等领域属地查检业务专业性强,对一线查检人员作业经验和知识储备要求较高,基层对智能化辅助手段的需求较为迫切。
(一)配置“高精化”物理定位。属地查检场所地点分散且不在海关监管区,远程作业较现场监管难度更大、标准更高。平台应用“5G+北斗”技术,实现对智慧属地查检作业场地误差10米内精确定位,通过比对海关备案信息,及时发现并推动整改企业场地条件不符、无资质违规存放相关货物等情事。
(二)探索“智慧化”信息识别。部分属地查检应用场景监管细节较多,在复杂情况下需及时准确评估判断相关风险。平台应用“5G+AI”技术,开发标签识别模块,建立“重点商品标签库”,自动识别校验智慧属地查检作业采集的标签标识信息,自动警示内容缺失、描述错误等风险,提高查检作业效率,提升精准查发能力。目前,标签库已加载重点商品标签6117个。
(三)推动“便捷化”关企互动。企业人员的配合度、执行力等客观因素直接影响智慧属地查检作业效果。平台应用“5G+AR”技术,开发智能标注功能,可通过海关端对智慧属地查检货物重点部位、重点要素进行实时标记,零延迟同步至企业端APP视频画面,进一步增强关企交互功能,提高大批量货物随机抽查效率,企业配合度明显提升。
四、推广应用取得积极成效
(一)节省在途时间,提升作业效率。智慧属地查检模式贴合基层业务需求,突破时间、空间的限制,减少了常规现场检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,降低了进出口货物等待检查时间。今年以来,该关累计开展智慧属地查检3003批次,单票作业平均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,相较传统现场作业模式,执法效率提升3-6倍。
(二)集约执法资源,实现成本“双降”。随着智慧属地查检应用场景不断拓展,服务边界向更深层次延伸,远程执法的便利性进一步提升。一方面可有效减少公务用车频次,提高人力使用效率,降低交通成本;另一方面,高效执法显著提升企业物料流转效率。据统计,该关每月平均可减少外勤执法650人次,减少外勤里程约2万公里。该模式运行以来,累计保障18家革命老区和边远山区企业110批、1000万元出口竹木草制品即时验放,有力服务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。
(三)把握风险可控,保障作业安全。该模式支持一线查检关员在作业中与业务专家实时互动,可缓解特殊岗位资质专家短缺问题,提升执法风险防控能力。运用科技辅助手段强化智慧查检执法结果分析研判,提升后续监管精准打击力度。
舟山海关宣